变 迁 ——岚皋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纪实
岚皋县位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该县辖12个镇125个行政村11个社区,总人口17.6万人。到“十二五”末,尚有贫困村72个、贫困人口4.32万人,其中70%的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方式落后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贫困程度很深、脱贫难度极大,是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自2016年移民(脱贫)搬迁工程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准确理解新时期移民搬迁政策内涵,坚持把“挪穷窝、换穷业、改穷貌”作为根治贫困的第一要务,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地区贫困群众长远发展问题,以移民(脱贫)搬迁统筹城乡发展,深入解放思想,自觉顺应规律,科学谋划推进,加快移民搬迁步伐,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乡村发展振兴。
一、高点谋划,加快发展,“低速”变“高速”。受立地条件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实施移民搬迁工程以来,岚皋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重要举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336户30326人,建设集中安置点35个,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将移民搬迁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坚持“四避开、四靠近、三达到”原则,高点定位,选择地理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城关、南宫山、佐龙、民主、石门五大集镇为中心,重点打造五个千户小区,建房5600余套,安置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588户14956人。占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的49%,实现了群众向安全有保障、就业有门路、增收可持续的地方聚集。通过移民搬迁,城镇化率由原来的35.2%提高到43.5%;每年完成直接投资4亿元,拉动相关投资超过1亿元,是全县投资最大的民生项目、发展项目,从而加快了区域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协调推进。
二、应搬尽搬,人房精准,“危居”变“宜居”。为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群众的安全住房问题,破解“危房”“土坯房”之困,岚皋县严格按照国家政策“红线”,坚持“以户定建”,优先搬迁贫困户、特困户、危房户,分类型、多层次实施搬迁安置。一是对发展潜力较大、搬迁意愿较强的一般类贫困户,通过政策宣传引导,鼓励其进县城入集镇安置,全面解决安全住房和后续发展问题。二是对贫困程度深、想搬而搬不起的扶贫类搬迁户,按照人均住房面积最高不超过25㎡的标准修建安置房,保障其基本、安全住房。三是对鳏、寡、孤、独等特困群体由镇政府牵头,提供地平、墙白、灯明、门窗和基本洁具、厨具到位的安置房,实现群众“拎包入住”。四是对五保户或准五保户,鼓励有条件的镇通过“一院两制”方式,将移民搬迁“交钥匙”工程与敬老院、养老机构等场所有机结合,统筹解决特困群众住房兜底保障与政策性兜底保障的有效衔接。移民搬迁实施以来,全县累计搬迁2.1万户7.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其中“十三五”建成集中安置点35个9334套安置房(其中4户属合并户),2018年完成搬迁脱贫3461户13231人,累计实现搬迁受益8894户29182人;全县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伤亡率分别下降55%和62%,移民搬迁新址没有一户因灾受损,破解了长期以来“遭灾—救灾—重建—再遭灾”的困扰,加快了整县脱贫步伐,巩固了脱贫成效。
三、先业后搬、以业促搬,“单一”变“多元”。为破解“搬得出、稳的住、能致富”难题,岚皋县在规划建设安置点时,按照“山上建园、山下建点,产业上山、农户下山”和“先业后搬、以业促搬”的思路,坚持安置点布局与产业园区、工业园区靠近,以搬迁安置促进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增收,工作中重心由搬迁建房向产业、就业方向逐渐转移,结合“三变”改革、建设社区工厂、承接毛绒玩具产业、增设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实现搬迁群众由从事单一的农产业向多元化的二三产业转变,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目前全县累计在安置点附近配套建设社区工厂17个,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带动888人稳定就业,350个有劳动力搬迁户实现就近就业稳增收,搬迁群众变“工人”;针对山上大量闲散土地林地,引入经营主体上山建园区,累计建成县级以上农业园区147个,引导搬迁群众将土地林地入股园区享受定额分红,解决后顾之忧,搬迁群众变“股民”;实现了由农民向居民的快速转变。
四、保障权益,强化服务,“陋习”变“新风”。为切实增进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岚皋县积极探索“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的创新举措,紧紧围绕建设新环境、提供新服务、发展新产业、培育新民风、创造新生活“五新”社区建设内容,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成风,“等靠要”“缠访闹”等不良习气得到有效转变,“互相学习比进步,互相取长比家风”等文明、和谐、向上的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使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从刚搬来时的“五难五差”(增收难、饮水难、通行难、就医难、就学难,居住条件差、基础设施条件差、村容村貌环境差、产业支撑能力差、社会保障水平差),变成今天“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典范,让搬迁群众真正走上了从“搬迁”到“变迁”的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