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康市自然资源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系列专栏---地灾防治篇
导 语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和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要求,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抢先机鼓干劲、战开局抓落实、“市自然资源局”微信公众号开设“2024年自然资源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系列专栏,定目标、亮思路、明重点、压责任、晒举措,切实把全系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共识、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贡献自然资源力量。今天刊发地灾防治篇。
安康是陕西乃至全国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区域,全市地质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3.91%。截至去年底,在册隐患点达2964处,威胁1.72万户、8.04万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根据省级综合分析研判,2024年度安康市地质灾害发育频度及危害程度总体较2023年将略有增强,6-8月主汛期陕南西部降雨偏多0~1成,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防灾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将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应用为基础,以高质量实施好专项国债工程治理和监测预警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筑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防线,着力构建联动防御体系和源头防控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防灾氛围。
加强隐患排查,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严格执行“三查”制度,全面部署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排查,摸清隐患现状,及时调整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动态更新隐患点台账,提高地质灾害风险掌控能力。汛前发布市、县《2024年地质灾害防治实施方案》,4月底完成“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可推广、可运用的典型工作经验。在紫阳、汉阴、石泉、镇坪、白河、石泉继续开展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完成重点乡镇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
加强监测预警,努力降低灾害损失。严格按照“预警准、监测精、防范严、撤离快”的要求,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加密预警预报会商,加强信息共享。推进安康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和已建2086处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运行维护,提高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持续完善强降雨期间“喊醒”“叫应”机制,不断提升应急响应和紧急转移避险工作能力,确保及时将讯息传达到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坚决落实好《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三个紧急撤离”,明确隐患点、风险区和转移人员清单,严防因撤离不及时、应急避险回流造成的人员伤亡,做到信息处置、预警响应、人员管控三个闭环。
加强综合治理,主动减轻灾害风险。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按任务时间节点要求完成工程治理、监测预警项目和国债项目实施及竣工验收。同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交通沿线、景区、厂区等行业领域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治理。积极探索开展“工程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项目开发等措施,多渠道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逐步消除隐患威胁。
加强值班值守,严明各项工作纪律。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明工作纪律,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管理到位,通讯24小时畅通,做到信息及时上传下达。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实行汛期地质灾害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准确,渠道畅通。派驻各县(市、区)的平战技术支撑队伍在“5.1”前完成人员派驻,落实好“驻县包乡”制度,组织专家和技术力量,提供地质灾害技术指导。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宣传、演练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本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各相关部门、镇办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防抢撤演练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险演练。加强防灾知识宣传的深度、广度,采取集中培训、进村入户、广播融媒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确保辖区各在册地灾隐患点避险演练和宣传培训在汛前达到全覆盖,不断增强受威胁群众防灾避灾意识,熟悉避险转移路线和安置场所,确保遇有紧急突发情况,能及时果断撤离,打通地质灾害防范最后一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