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自然资源局 “123”步走织牢卫片执法“天看、网管、地查”防护网
今年以来,安康市自然资源局创新思路,探索依托“一个平台”、压实“两个责任”、运用“三种手段”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卫片执法“利剑”作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维护自然资源管理的良好秩序。
依托“一个平台”,用好卫星遥感前端监测。
自然资源部通过卫星对全国范围内土地拍摄照片影像,并与上一轮拍摄的照片影像进行比对,图片影像中发生变化的地方进行圈注提取分月下发,积极利用获取的最新卫星遥感影像与基底遥感影像进行比对,提取变化图斑,与已批准或备案的用地、用矿、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等进行套合比对后,将疑似违法图斑,通过综合管理系统这一平台下发至各相关县(市、区)自然资源局。经过实地核查、判别,对违法图斑进行整改查处等处置,并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系统对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实施动态监管。目前,已核实国家下发卫片执法图斑1373个,监测面积9924.61亩,填报违法图斑118个,其中移交相关部门处理21个,发挥卫星“天看”源头监管作用。
压实“两个责任”,严把图斑核审关口。
一是夯实县级核查主体责任。各县(市、区)自然资源局根据“月清、季核、年度评估”的卫片执法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季度卫片图斑核查,对每月下发的卫片图斑逐一进行现场核查,同步完成现状勘查、现场拍照、收集资料等工作,全市已完成核查图斑1373个,涉及面积9924.61万亩,全面掌握各图斑的实际利用情况,建立清晰完整的核查台账。二是落实市级审查主体责任。在各县(市、区)外业核查、内业填报的基础上,市局组织专业力量,逐一对照图斑的现场照片、审批文件、现状图、规划图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县级上报的图斑合法性、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核,对存在填报错误、举证资料不全的退回县级逐一纠正,确保上报的卫片图斑判定准确、资料齐全、逻辑严密,将市县两级“网管”责任落到实处。
运用“三种手段”,加大查处整改力度。
一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大与技术协作单位合作力度,通过利用大数据、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解决因卫星遥感影像分辨率限制、小面积违法用地用矿、建筑物“长高长胖”等难以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了提升卫片执法工作的时效性、精准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大查办震慑。将确认为违法的图斑依法依规“重典”惩处,全面发挥案件查处震慑作用。今年全市查处违法案件87宗,市级挂牌督办违法案件8宗,公开曝光违法案件10宗。以案卷质量评查为抓手,组织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市级集中评审26宗,选报省级3宗,评优率100%,提升了依法办案质量和水平。三是推动重点督办。实行“白黄红”三色督办制度,对全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监测、评估。综合省级反馈、市级审核发现及日常工作开展情况,对违法比例偏高、违法面积较大及存在隐患问题的区域,及时向相关县(市、区)党委、政府预警、提醒、督办。目前已发《督办函》17份、《提醒函》13份,强化“技防+人防+制防”三种手段,加大“地查”整改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