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无障碍浏览
本站支持IPV6

住新居 奔小康——安康市汉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时间:2021年09月09日09时54分 作者:佚名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至:

“我很荣幸作为本次搬迁群众代表发言,我叫余延福,家住金仓小区17号楼,是一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今天,在这里,我要谈谈搬迁后个人生活发生的变化和感受。”

5月20日,安康市汉滨区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学党史、感党恩、话搬迁、办实事”主题活动暨不动产权证书发放仪式在大河镇中心安置区金仓小区举办。社区搬迁群众怀着喜悦的心情聚在一起,热闹异常。活动开始后,金仓小区搬迁群众“自强标兵”代表余延福动情地讲述着。

“以前我家住在农村土坯房,交通、用水、用电、医疗,尤其是小孩子上学接送非常不方便。本来家庭劳动力就少,每天早晨为了送孩子上学,我还必须起早,下午还要到学校去接孩子回家,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了。”余延福说,自从2018年他家搬到集镇中心安置小区以后,60多平方米的房子整洁明亮,自己每天再也不用为接送孩子发愁了。尤其是为了解除群众搬迁后住在小区没有事干、挣钱门路少等后顾之忧,政府还在小区周边建设了园区,在小区内建起了工厂,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就业平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了梦想。

“今天拿到了房屋不动产权证书,我感到很幸福,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以后我不等不靠,不做懒汉,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余延福用自己切身的感受鼓励在场的群众。

只要勤劳肯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这几年,在自己的努力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余延福通过发展养殖黑猪产业,不仅脱了贫还成了当地的产业大户。目前,余延福养了70多头黑猪,去年收入超20万元。今年底,预计黑猪数量能达100头,年收入30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群众住房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目前,我们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增强群众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全面推进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真正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感恩好生活。”汉滨区搬迁办主任徐兴平如是说。

汉滨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全区累计搬迁群众6.12万户21.77万人,共建设安置点204个,集中安置率89%,城镇安置率66.3%,提升全区城镇化率6.5个百分点。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汉滨区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和部署,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程,紧盯“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的目标,坚持“系统谋划、四化同步、统筹推进、一举多赢”的工作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全区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点170个,集中安置群众20157户68201人,分散安置群众3652户13393人。汉滨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极大改善了贫困山区群众居住、生产、生活环境,形成了“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模式。

“易地扶贫搬迁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问题,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徐兴平说,为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汉滨区紧紧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增收等问题,在实现搬迁社区新工厂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党支部+产业就业”模式,发展绿色产业、循环农业,一批以茶叶、蚕桑、核桃、蔬菜等为主的农业园区在社区附近建设起来。同时,对劳动能力较弱的搬迁户,设置公益性岗位,帮他们联系在社区、工厂、集镇周边从事餐饮、保洁等工作,确保他们有收入来源。另外,规模300户以上的安置社区,建了便民商超、农贸市场、文化活动中心、卫生院、学校等,让搬迁群众切实享受到便捷周全的服务,确保他们住得安心、过得放心、生活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