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术语汇总及解释(下)
2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面积。
22、用水总量
国家确定的规划水平年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性约束指标。
23、林地保有量
规划期内必须保有的林地数量。
24、基本草原面积
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适用于畜牧农业生产,实施特殊保护的草地。
25、湿地面积
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
26、自然岸线保有率
大陆自然海岸线保有率是指辖区内大陆自然海岸线长度与总长度的比例;重要河湖自然岸线保有率是指辖区内重要河湖自然岸线长度与总长度的比例。
27、耕地保有量
规划期内必须保有的耕地数量。
28、国土开发强度
建设用地总规模占行政区域陆域面积的比例,建设用地总规模是指城乡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规模之和。
29、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市、建制镇、村庄面积之和,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对应201、202、203中的建设用地。
30、“1/2/3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
指以省级城市群为主要对象,其中,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城市群2小时商务圈以及主要城市3小时高铁圈的覆盖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
31、公路与铁路网密度
每平方公里上的公路和铁路网中长度。
32、单位GDP使用建用地(用水)下降率
与规划基期年相比,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用水)的降低幅度。
33、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整治国土空间开发
是指以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等为主的国土空间开发活动;国土空间保护是指对承担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资源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地域空间进行管护的活动;国土空间利用是指根据国土空间特点开展的长期性或周期性使用和管理活动;国土空间修复和整治是指对国土空间格局失衡、资源利用低效、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的国土空间,进行适度人为引导、修复或综合整治,以维护生态系统安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活动。
34、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指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为依据,对陆海所有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活动,按照规划确定的区域、边界、用途和使用条件等,核发行政许可、进行行政审批等。
35、“双评价”
"双评价"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的是基于特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保护目标,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的是在维系生态系统健康和国土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等要素条件,特定国土空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
36、“双评估”
“双评估”是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一般以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构建的指标体系为标准,从数量、质量、布局、结构、效率等角度,找出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所在。同时可在现状评估基础上,结合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因素的变动趋势,分析国土空间发展面临的潜在风险。
37、“三区三线”
“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其中,城镇空间是指以承载城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要素为主的功能空间;农业空间是指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为主的功能空间;生态空间是指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空间。
“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其中,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域、水域、海域等区域。永久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能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的耕地。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因城镇发展需要,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区域边界,涉及城市、建制镇和各类开发区等。
38、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规划分根据自然资源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与用途分类指南》(试行,送审稿),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是以全域覆盖、不交叉、不重叠为基本原则,以国土空间的保护与保留、开发与利用两大管控属性为基础,根据市县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策略,将市县全域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保护区、自然保留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城镇发展区、农业农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等6类基本分区,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和政策导向。同时,还可对城镇发展区、农业农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等规划基本分区,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和政策导向。同时,还可对城镇发展区、农业农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等规划基本分区进行细化分类。
39、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是指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建成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后,再以此平台为基础载体,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设从国家到市县级、可层层叠加打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形成覆盖全国、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