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无障碍浏览
本站支持IPV6

《安康自然资源信息》2020年第一期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7时22分 作者:安康市自然资源局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至:

安康自然资源信息

第1期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是“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地区的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旧宅腾退复垦是提高实际入住质量,加速融入发展的关键举措。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三排查三清零”的安排部署,5月底必须实现旧宅腾退任务清零目标。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任务重、越到后期难度越大,各县区想尽千方百计,加力加压全力推进,实践中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办法。特别是旬阳县和汉滨区县河镇的一些做法,既遵循了现有政策,又保护了群众利益,有力的促进了旧宅腾退工作。现将旬阳县、汉滨区县河镇的探索和实践予以印发,供各县区学习借鉴。

“六项措施”破腾退难题

“四小工程”解后顾之忧

——旬阳县破解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难题的探索和实践

旬阳县共有贫困村16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9万人,“十三五”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630户42653人。其中无房户1429户,应腾退12201户(按政策保留户2007户、可拆除复垦10194户)。针对搬迁体量大,旧宅腾退难的实际,我县坚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按照强化宣传讲好政策、摸清底数建好台账、统一设计细化标准、压实责任明确任务、严格奖惩激发动力的总体要求,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分类梳理找“症结”、对“症”施策破难题、配套服务谋“出路”、“四小工程”解后忧等措施,破“腾”解难、抓“拆”提速、攻“复”提质,全力推进旧宅腾退工作。截至5月7日,应腾退的12201户中,已腾空、腾退11536户(其中已拆除复垦复绿9633户),应拆未拆561户,腾退率达94.55%,拆除复垦率达94.5%。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分类梳理找“症结”,对“症”施策破难题

旧宅腾退越到最后难度越大,问题越突出,矛盾越集中,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们逐镇、逐村、逐户精准建立旧宅腾退台账,对未拆除原因进行梳理、分析、归类,找出问题“症结”。按照“莫在原址打主意,要在新居找路子”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问题的具体表现,采取六项针对性措施,对“症”施策、破难解困,加快推进。

(一)针对“守祖业”和家中老人入住新居不方便、不习惯为由不愿腾退问题。

首先,讲清政策、加强教育引导。严格执行整户搬迁要求,不允搬少不搬老。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搬迁户解决实际困难,为老人送温暖、做心理疏导,消除顾虑。其次改善条件、提供方便。对单体房厨卫设施进行改造,方便老人生活,同时在安置小区配建日间照料中心,安排公益性岗位负责照顾老人和残疾人。另外,对性格孤僻、确实不适宜在安置点生活的老人采取投亲靠友方式妥善安置,促使其腾退旧宅。如城关镇刘店社区搬迁户宋忠臣,因其父亲视力残疾,父母不适应搬迁社区生活,旧宅不愿腾退。经过镇村多次上门做工作,将其父母调解居住到另外一个子女家中后,旧宅顺利腾退到位。目前,全县累计78户这类对象已腾退到位。

(二)针对等待观望存在“两头占”侥幸心理不腾退问题。

此类问题共13户,虽为少数,但影响较大。对此,各镇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开展道德评议方式和启动“三治融合·三力联调”工作机制,面对面、点对点做工作,使其明白已享受的政策红利,认识到不应有“两头占”错误想法,消除侥幸念头,赢得工作支持,达到调处一户、教育一方的效果。

(三)针对腾退后需要回原址发展产业或从事季节性生产用房难不愿腾退问题。

对确需回原居住地进行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搬迁户,其旧宅拆除复垦到位的,对种植业5亩以上、养殖业20头以上的,由村两委负责,调解决产业用房问题。一是利用村集体闲置且安全的公产房(腾空且产权收归村集体的政策保留旧宅、旧校舍、保管室等)、合作社产业用房进行调配,通过租赁的形式(与村委会签订租赁合同)让其作为生产用房,并悬挂“XX生产用房”标识。二是帮助协调搬迁户租赁未享受搬迁政策的一般农户家空闲的安全住房作为生产用房。如麻坪镇枫树村搬迁户覃孔智,去年通过村扶贫劳务服务公司派遣在外务工,今年由于疫情务工地复工较晚,他就在老家通过土地流转栽了40亩烤烟,因发展产业用房坚持不让腾退旧宅。对此村上负责在烤烟合作社为其调配了50平米活动板房作为生产用房,按程序完善了租赁手续。他的困难解决了,工作也做通了,于5月6日拆除复垦。截至目前,全县129户通过解决产业用房实现了腾退。

(四)针对家具农具、粮食作物、棺木寿材等无处堆放保管不愿腾退问题。

根据各安置点的需求量,我们通过在安置小区周边搭建活动板房,用于存放农具、棺材等,并在小区附近建设公益性公墓解决安葬问题。对去世后需在老家安葬,棺材寿木搬运困难的特殊户,利用腾空产权收归集体的政策保留旧宅,集中免费存放棺材。如麻坪镇阳光安置小区,将安置房坡屋顶改造为“小库房”(不改变房屋设计风格、不影响房屋安全),按户均10平米分配到户,解决了135户因无处放东西不愿腾退问题。

(五)针对因婚嫁、生育等原因导致安置房不够住不愿腾退旧宅问题。

确因婚嫁、生育等客观因素人口自然增加导致搬迁安置房不够住的,村集体若有闲置的安全公产房(按政策保留收回集体的安全住房、交钥匙工程周转房等),由农户本人申请、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按照新增人口人均不超过25平米标准调剂给该户居住。若村集体无闲置房,可由本人申请,村“两委”集体研究,按照新增人口情况重新审批宅基地,群众自建。新增人口超过四人以上的,政府给予适当的建房补助。对分散安置户家庭人口自然增加的,可在稳定脱贫后,向村委会提出扩建住房申请,按程序审核批复后,再行扩建安置房。目前,全县累计46户此类问题已得到解决。

(六)针对家中有残疾人、精神病人住旧宅方便近亲属照料不愿腾退问题。

首先从方便这类搬迁人群居住生活入手,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功能,特别是残疾步道、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公厕等,并将腿脚不方便或有残疾的群众安排在单体房或一楼房间居住。二是积极联系民政、残联、康复机构等部门,加强对重病重残、精神病患者的帮扶力度和提高临时救助水平,、同时,安排一定公益岗照料他们的日常起居。

为有效解决因发展产业用房、存放物品用房和人口自然增加安置房不够住等原因不愿腾退问题,我县配套制定了《旬阳县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政策保留用房和连体房管理办法(暂行)》和《旬阳县移民搬迁资产移交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腾空收回程序,将按政策保留的旧宅产权收归集体,进行规范管理,从产权和实际利用上与原住户彻底切断、剥离,确保政策保留房和移民搬迁资产发挥效益。

二、建好“四小工程”,解决后顾之忧

为促进旧宅腾退,我县在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四小工程”,通过“小工程、大服务”,以服务促腾退,达到“稳人心”、“稳得住”目的。

1.建好“小菜园”,解决吃菜难问题。在集中安置点周边,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集中建设“小菜园”,解决搬迁群众“菜篮子”问题。对有能力、有种菜愿望的搬迁户,按每户不超过2分地的标准给搬迁群众划分菜园;对家庭较困难的搬迁户,采取“爱心超市”积分管理方式,按年度定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以奖励方式免费、循环使用。目前,全县已有18个安置点流转238亩地建“小菜园”,惠及1059户搬迁群众。

2.建好“小库房”,解决物资物品存放难问题。根据搬迁户的实际需求,在集中安置点周边搭建活动板房作为搬迁户的库房,原则上按每户不超过10平米标准分配到户,供搬迁户存放物资、物品使用。目前已在12个安置点建“小库房”5300平米,共投资460万元。二是在村内相对集中的地方,充分利用政策保留腾空产权收归集体的易地搬迁安全旧宅作为库房,就近就地集中解决搬迁户生产工具、棺材寿木存放问题。

3.建好“小公墓”,解决搬迁群众老有所去问题。由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地社区负责,通过流转荒山荒坡建“小公墓”,按照尊重习俗与移风易俗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给搬迁群众安葬老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全县已有16个镇完成了27个“小公墓”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

4.建好“小饭桌”,解决残疾、重病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吃饭问题。由民政部门负责,充分利用民政救助政策和资金,采取在集中安置点开办“爱心”食堂等措施,为重残、重病、智障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提供集中就餐和送餐上门等服务,照顾好他们的吃穿起居,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目前,全县已筹资280万元建“小饭桌”9个,配套解决贫困户就业公益岗位12个。



强化领导 用活政策 破解难题

——县河镇多措并举全面完成旧宅腾退复垦任务

县河镇辖17个村,7170户26642人。2019年已高质量脱贫退出8个贫困村1930户6503人。旧宅腾退总任务1139户,其中无房118户、可拆除974户、不可拆除47户。截止5月1日,全面实现腾退任务见底清零。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责任组长、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驻村工作队长为成员的旧宅腾退复垦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每个搬迁拆除户有一名镇干部、一名村干部和帮扶干部包抓的“三包一”制度。结合县河镇山大人稀的实际,为加快腾退进度,因地制宜组建了17个旧宅腾退攻坚队,实行村自为战,村村同时开战,户户包抓到人的办法,确保指挥有力、强力推动。镇党委书记做到“四个亲自”,即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带头落实、亲自督导检查、亲自破解难题。党委班子成员主动下沉一线化解旧宅腾退重点、难点问题,“四支队伍”干部主战一线推进旧宅腾退工作,为全面完成任务清零筑牢防线。

二是建立督办机制。按照镇重点工作“四单制”考核机制,每周下发任务清单进行督办,约谈联村领导和镇村包抓干部,对连续约谈2次以上的,移交镇纪委追责问责。并将旧宅腾退工作与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相挂钩。同时及时高效对市区每周督查反馈的问题按照“列单、跟单、清单”的形式安排专人限期督办整改到位,通过逐级夯实责任,逐层传导压力,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建立研判机制。镇党委把旧宅腾退复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周例会制,周安排、周督查、周通报,每周专题研判解决难点问题,确保腾退工作顺利推进。

二、破解难题是前提

一是必须摸清底子。按照“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旧宅腾退复垦工作要求,组织各村“四支队伍”干部逐户进行研判,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可拆除户、无房户、不可拆除户”进行精准分类,并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必须压实村级干部责任。要求村干部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下定决心,开展腾退工作。对每户情况必须掌握清楚,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和合理诉求,真心诚意帮群众解决问题。

三是必须拆除到位。按照“一户一宅”要求,采取“先易后难、先搬先拆、户户必拆”原则,因户施策、一户一法,用活政策,全力解决拆除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逐一破解难题。

第一、对个别想“两头占”、抱有侥幸心理、等待观望的和家有老人入住新房生活不方便、不习惯的怎么办?

一是与腾退对象充分沟通,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占新腾旧”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统一口径、下定决心,耐心细致地做好腾退户的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了解腾退对象的顾虑和困难;二是帮助腾退户算清法律账、时间账、经济账,用心用情、消除群众疑虑,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调动搬迁户腾退的积极性和履行腾退承诺的自觉性。三是用足用活各种扶贫政策,多措并举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针对个别特殊困难的搬迁群众,优先解决低保、临时救助等。如给残疾人解决低保、给精神病人办理最高档低保,并帮助送入精神病院治疗等。

第二、需要回原地季节性生产怎么办?

旧宅腾退后,在原址没有腾空收回房屋可租用的情况下,按照农户申请、镇村申报、国土自然资源部门审核的办法,建设面积在30平方米左右的临时性生产管理用房进行解决,但绝对不能在已腾退的土地上重建。如:我镇大垛村14组卿平海,家有5口人,交通条件落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张滩镇中心社区安置点。但该户搬新不愿腾旧,其主要是因为发展产业,种植了10亩辣椒,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在做足大量工作的前提下该户同意了腾退,为保障该户能够稳定脱贫,动员其申请建设不超过30平方生产用房,这样以来既保障了旧宅腾退又引导了农户发展产业,确保稳定脱贫。

第三、农具杂物,棺木堆放保管怎么办?

利用腾空收回旧宅、统一搭建活动板房进行集中存放;通过本人或者“四支力量”队伍协调在亲朋好友家中寄存等办法予以解决。如:我镇财梁社区5组徐礼全,交通条件落后,搬迁安置在财梁社区安置点,该户不愿意腾退主要是因为与兄弟连体房,房屋结构完好安全,社区居委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为不可拆除房,完善腾空收回手续后用于存放棺材。目前放置了拆除户的7口棺材、两个大柜子、两张床等物品。

第四、签订“三项协议”后,家庭人口增加,安置房不够、不愿腾退怎么办?

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可在不负债的前提下,就近就地购买或新建新增人口不超过25平方米的安置房进行解决。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就近租用已腾空收回的安全旧宅解决。

第五、家有残疾人,精神病人不愿拆除怎么办?

方法一:前期统筹安排,即在分房之时,对因肢体残疾行动不便的,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优先分房在一楼,最多分在二楼居住;对出行确要轮椅等辅助器具的,此次镇上在统筹资金,在单元门口因地制宜,修建无障碍通道,方便群众出行。同时为保障其生活,用足用活政策给办理最高生活补助,彻底消除群众腾退旧宅的后顾之忧。

方法二:经区级医疗机构确诊后送精神病院就医,轮回治疗,直至痊愈。这样家庭成员就可以稳定在新房居住,精神病人的生活起居照料问题全部在医院解决,原有的旧宅腾退拆除问题迎刃而解。

第六、对于长期外出无法联系的搬迁户怎么办?

组织公证处对旧房及其生活物品公证后妥善寄存,经联系其亲属现场确认后予以拆除。

三、防范风险是底线

一是防范搬少不搬老的安全风险。

年轻人搬入社区新房,老年人留守老房子,有很大安全风险,因此必须落实整户搬入新房才行。

二是防范就业风险,创新开办新社区工厂就业扶贫模式,加大搬迁后续帮扶力度,化解搬迁不能就业风险。

我镇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吸引客商投资发展,实行“四免四补”即:免三年房租、免三年水电费、免费提供办公用房、免费提供职工宿舍,落实工人技能培训奖补和带动贫困户发展奖补等优惠政策。2018年以来,先后招商引资陕西红升毛绒玩具有限公司、安康春峰彤绣花厂、美思琪毛绒玩具服装有限公司、银雁科技有限公司、苏亿达毛绒玩具有限公司5家社区工厂落户,提供了7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搬迁贫困劳动261人,破解了搬迁后续扶持难题,同时也助推了旧宅腾退进程。

三是防范持续增收风险。深化党支部+X+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化解搬迁后产业持续增收风险。

全力推进我镇产业发展“四式八法”,即:深化“支部+X+贫困户”脱贫模式,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镇建成农业园区10个、合作社20个,招商引进5家现代农业公司,累计流转土地10000余亩,园区务工5000余人次,农民实用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实施辣椒订单农业1000亩,带动贫困户1833户6582人增收脱贫,解决贫困户搬迁后产业增收后顾之忧,也解决旧宅腾退后的疑虑。

总之,做好旧宅腾退工作,根本环节是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只要我们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公平公正“一把尺子”量到底,提升政府公信力,群众就会支持配合政府工作。只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耐心细致做工作、真诚实意讲政策、用情用力来帮扶、用足用活好举措,群众就会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群众就会拥护党的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