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通报挂牌督办十二个补充耕地问题项目
12月13日,自然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通报挂牌督办12个典型的补充耕地问题项目,要求有关省份限期整改处理,以此为鉴,举一反三,切实履行好耕地保护和监督职责。
据悉,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今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随机抽取6203个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发现建设不真实、数量不足、质量不够的项目621个,占抽查项目的10%,同时还发现大量项目存在补充耕地后期管护与地力培肥不到位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坚持问题导向,对照检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自然资源部决定向社会公开通报挂牌督办12个典型的补充耕地问题项目。具体包括:安徽省定远县吴圩镇耿港村南片坑塘复垦项目,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东晓景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上海市马桥镇吴会村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河北省平山县古月镇上三家店村土地开发项目,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傍安村等5个乡(镇、场)7个村土地开发项目,湖北省双峰山旅游度假区滑石村、梁下村废弃林地复垦项目,广东省广宁县赤坑镇合成村(上腊坑等)土地开发项目,甘肃省康县岸门口镇贾家湾土地开发项目,浙江省委托第十批长兴县南湖林场四标段垦造耕地项,福建省古田县鹤塘镇鹤塘等3个村2017年县级土地开发项目,山东省招远市2014年罗峰街道土地开发项目,海南省万宁市礼纪镇莲花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副司长刘明松分析,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补充耕地选址不当。许多补充耕地位置偏远或在山区,耕地条件差,耕种难度大,一些新增耕地与现有耕地一并出现撂荒。有的利用园地林地补充耕地,用于占补平衡后又调整回到园地林地,补充耕地不实。二是补充耕地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从投入成本和工作难易考虑,选择一些投入少、易于实施的荒地进行开发。工程建设标准低,补充耕地质量差,又缺乏后期管护措施。许多补充耕地项目农田设施损毁后不能及时修复,耕地难以发挥效益。三是监督管理不到位。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等下放到市、县后,监管没有及时跟上,对补充耕地的真实性、准确性核查不够,存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同时也发现个别地方补充耕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
对上述12个问题项目,自然资源部要求:一要严肃整改,实行责任追究。对整改不力、拖延推诿的,要严肃问责。整改中发现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坚决予以查处。二要全面清理,剔除不实指标。对目前报部备案拟用于占补平衡的补充耕地,要按照部的部署要求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对补充耕地项目的真实性、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的准确性、耕地利用的现实性进行核查,坚决剔除虚假项目和不实耕地,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真实、质量可信。三要创新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改进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补充耕地进行监测核实,对耕地占补平衡进行动态监管。随机抽取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大补充耕地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