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安康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开局
新年伊始,在全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带动下,安康市固定资产投资稳健开局。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48亿元,增长16.6%,高于全省投资增速2.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2月,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两增一降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产投资完成8.81亿元,增长43.8%;二产投资完成18.8亿元,增长65.2%;一、二产业增速同比提高18.8、32.9个百分点;三产完成投资47.87亿元,增长1.4%。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变化明显,由去年同期的9.5︰17.6︰72.9调整为11.7︰24.9︰63.4,一、二产投资占比分别提升2.2、7.3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占比下降9.5个百分点。
一、项目建设亮点突出
(一)工业投资总量扩张,增速创新高
1-2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8.79亿元,增长65.1%,增速同比提高32.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4.9%,同比提高了7.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完成15.98亿元,增长85.2%;采矿业投资完成0.94亿元,下降6.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完成1.87亿元,增长7%。
(二)民间投资增势强劲,激发更大活力
1-2月,全市民间投资完成45.82亿元,增长56.9%,高于全部投资增速40.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0.7%,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及农、林、牧、渔业这三个传统行业,共完成31.84亿元,占民间投资的69.5%。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环境改善显著
1-2月,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08亿元,增长20.7%。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3.85亿元,增长45.5%,同比提高21.3个百分点,建设进度最快;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1.87亿元,增长7%;交通运输邮政业完成投资4.34亿元,下降17%;信息传输业完成投资0.015亿元,下降89%。
(四)文化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速增长
1-2月,全市文化产业投资完成6.98亿元,增长98%,占全部投资比重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1-2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完成3.13亿元,增长66.8%,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16.7%。
二、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一)房地产投资急剧下降,去库存压力较大
1-2月,全市房地产企业完成投资9.98亿元,下降14.8%,增速同比回落92.9个百分点;全市1-2月房地产待售面积33.9万平方米,增长48%,待售面积仍处高位,去库存压力仍较大。
(二)到位资金形势趋紧,项目建设压力加大
1-2月,全市项目到位建设资金67.28亿元,下降14.3%,同比回落32.1个百分点。其中,自筹资金仍是项目到位资金的主要部分,到位47.82亿元,下降1.6%,占比高达71.1%;国内贷款到位8.65亿元,增长0.3%,占比12.9%;其他资金来源5.71亿元,下降18.5%,占比8.5%;国家预算资金到位5.09亿元,下降64.3%,占比7.6%。到位资金的大幅下降,将致使项目施工进度放缓,从而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三)高耗能产业翻倍增长,去产能压力增大
1-2月,全市高耗能产业投资完成5.3亿元,增长1.56倍,其中,以陕西华银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钒氮合金二期项目和陕西省紫阳县湘贵锰业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一万吨电池级硫酸锰生产线建设项目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36倍;以旬阳县平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建设的平安水泥制品技改扩建项目、陕西创源智汇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新型材料LFT(D和G)生产项目、陕西睿智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建设的年产150万平方米轻质环保建材生产线项目等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33倍;以旬阳县润新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建设的有机肥回收加工项目和旬阳县沃华天康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地膜回收利用及有机肥加工项目为主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84倍。
三、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有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储备
要继续积极谋划促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转型升级项目落地开工建设,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审批进程,进一步强化有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储备,努力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进一步关注工业投资的增长动力,加大工业新领域的投资力度,大力推进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工业园区生态化,加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发展新支柱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工业投资增添更多新的动力,切实增加全市即期投资的有效性。继续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民间投资结构,培育和激发民间投资发展活力,夯实有效投资基础。
(三)进一步保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
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拓展开放发展空间和领域,继续改善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强化建设项目的资金保障,积极拓宽创新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抓好银企对接,多渠道、多领域地解决好项目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尤其是保障重大项目的建设资金配套和供应,促进项目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