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无障碍浏览
本站支持IPV6

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时间:2015年10月18日08时35分 作者:安康市国土资源局 来源: 分享至: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御和处置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陕西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修编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工作。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按照灾害级别,实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当地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及时有效地做好应对工作。  

  1.4突发地质灾害等级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按危害程度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级。  

  (1)险情  

  特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  

  (2) 灾情  

  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      

  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中型: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安康市境内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御和处置响应。  

  2.应急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实行应急部门联动、应急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和会商咨询制度。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县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立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  

  (1)应急指挥机构  

  市人民政府设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领导全市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其机构组成如下:  

  总指挥长:主管副市长  

  副指挥长:市人民政府主管副秘书长  

       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国土资源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气象局、市商务局、市文广局、市安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粮食局、市旅游局、市扶贫局、安康供电局、安康军分区、武警安康支队,西安铁路局安康办事处、市地震办,电信、移动、联通安康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的分管负责同志。  

  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主管局长兼任。安康市应急救援支队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安康军分区、武警安康支队和市人民政府各应急联动部门及单位确定的联络员为办公室成员。(附件1)  

  (2)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市应急指挥部的主要职责是:领导、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分析、判断成灾或多次成灾的原因,确定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协调安康市应急救援支队、安康军分区、武警安康支队组织部队参加抢险救灾;指导各县区应急指挥部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与救援工作;处理其他有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的重要工作。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应急指挥部日常事务,贯彻市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各县区应急指挥部、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汇集、上报险情灾情和应急处置及救灾进展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分析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提出具体的应急处置方案,为市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起草办理市应急指挥部文件、简报,组织应急防治与救灾的新闻发布等。

  2.2 应急联动部门及其职责  

  (1) 市应急办:负责各部门之间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挥联络。  (2)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应急调查、核查险(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根据险情灾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指导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和预报,与同级气象部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组织应急治理项目,指导当地政府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3)市委宣传部:按照《安康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指导市属新闻单位对较大以上突发地质灾害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协调较大以上突发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的新闻发布工作,组织市属新闻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对互联网相关信息的管理。  

  (4)发展改革部门:负责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和协调重要物资的应急生产、采购、调运等;必要时提出动用市级物资储备建议和请求省政府给予资金、物资支持的申请;实施价格干预等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  (5)公安部门: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在情况危急时,组织实施避灾强制疏散;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抢险,维护社会治安,疏导交通,保证抢险救灾工作有序进行,参与应急救援。  

  (6)民政部门:负责灾民救助工作,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掌握灾情,及时查灾、核灾、报灾;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紧急疏散、转移、安置灾民和灾情稳定后的灾民生活救济及恢复重建工作;管理、发放和使用救灾款物,发动、组织和指导有关救灾的社会互助互济活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分配国内外企业、个人以及外国政府、境外组织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工作;组织和动员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力量,参与群测群防;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烈士褒奖、社会救助等工作。  

  (7)财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市级所需经费提出资金解决方案,并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8)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监测和处置房屋安全等灾害隐患;组织抢修损毁的供水、供气等设施,保障供水、供气等生命线正常运行。 

  (9)交通部门:负责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状态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本市受灾损害公路的抢修与恢复,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10)水利部门:负责组织水利工程灾情调查、评估,制定修复计划,协调市政府和有关单位尽快修复水毁工程、设施;根据救灾需要做好水资源调度,保障抢险救灾人员和灾区群众的生活用水。  

  (11)农业部门: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做好动物疫情的监测,防止和控制动物疫情的爆发流行;及时开展灾后农业查灾、生产恢复和自救工作。  

  (12)教育部门:负责做好学校、幼儿园的灾前预防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做好灾害发生时在校学生疏散避险等工作。  

  (13)环保部门:负责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环境污染监测,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建议,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4)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工业应急物资的生产、救灾药品的储备和调拨,提出动用储备药品的建议;负责组织有关单位保障应急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搞好灾区无线电监听监测工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视情况实行局部无线电管制;做好石煤矿山因地质灾害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和隐患治理工作。  

  (15)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协助做好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的协调及质量安全工作。  

  (16)旅游部门:负责灾区旅游设施的保护和排险,组织修复被毁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及时做好遇险游客转移疏散工作。  

  (17)扶贫部门:负责指导贫困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18)安康军分区:负责组织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协调部队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19)武警安康市支队:负责组织人员参加抢险救灾、营救群众、转移物资等工作。  

  (20)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安康分公司:负责及时组织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救灾指挥通信的畅通。  

  (21)气象部门:与市国土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密切监测灾区及周边地区天气情况,为抢险救灾提供专项气象服务。  

  (22)商务部门:负责抢险救灾物资的储备及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协调工作等。  

  (23)文广部门:负责播发地质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预警等信息,及时准确报道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协助做好救灾法规、政策的宣传。

  (24)安监部门:负责协调指导有关部门,监督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隐患治理工作。  

  (25)粮食部门:负责救灾粮的粮源组织和供应工作;协调指导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救灾粮的供应工作。  

  (26)卫生部门:负责紧急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救治伤病员,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强化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监督,严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做好灾害期间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及评价,提出相关干预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27)地震部门: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信息资料。  

  (28)铁路部门: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相关事件抢险救灾物资的铁路运输和灾区铁路交通管理工作,负责辖区内铁路沿线的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工作和被毁铁路设施的修复,保障铁路运输畅通。  

  (29)电力部门:负责及时组织恢复被破坏的供电设施和电力调度系统,保证灾区电力供应。  

  2.3 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及其职责  

  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聘请有关专业地质队、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安康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其主要职责是:  

  (1)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处置办法、灾害损失和恢复方案等进行研究、评估,并提出相关建议;  

  (2)参与制订或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处置技术方案;  

  (3)在发生重大、特别重大地质灾害事件时,提供科学、有效的决  策咨询方案:  

  (4)跟踪地质灾害科学领域最新发展趋势,为本市地质灾害减灾应急体系的建设等提供意见与建议。  

  各县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应由一定数量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同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本级地质灾害应急专家队伍的日常管理。  

  3 监测与预防  

  3.1 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3.1.1  体系建设  

  市国土局牵头建立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体系,在完成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详查,及时编制、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市国土、水利、气象、地震部门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市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互通的市、县(区)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  

  3.1.2  信息收集与分析  

  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3.2 预防行动  

  3.2.1  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市国土局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市本级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市政府发布实施。各县(区)、乡(镇)要结合本行政区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重要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3.2.2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  

  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督促乡镇、村及受威胁单位住户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相关县(区)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组织实施避灾强制疏散。  

   3.2.3  发放“防灾明白卡”  

  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与隐患点,督促各乡镇政府、各相关部门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将责任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长以及受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并及时将防治地质灾害的“防灾明白卡”发到群众手中,做到预警到户、组自为战。  

  3.2.4   群众报灾报险  

鼓励支持群众和单位通过电话等各种形式向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有关技术工作机构报告地质灾害信息。各监测单位或监测人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时,应按地质灾害分级标准分别报告县(区)、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3.3 监测预报预警  

  3.3.1   监测与巡查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每年汛期前,要发动群众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应急指挥部还要组织国土资源、建设、水利、交通、铁路等部门(单位)进行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和督查,发现险情及时报告,落实监测单位和监测人;汛中、汛后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  

  3.3.2   接警与处警  

  各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分别设立接警中心,并公布接警电话。  

  县(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地质灾害报警信息后,应迅速组织进行处置,并将情况报告市、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警后,应初步核实灾情,及时进行分析评估,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领导和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必要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立即派员赶赴事发地,进一步查明情况,指导协助事发地人民政府妥善处置。  

  3.3.3   预报预警制度  

  地质灾害预报由县(区)级以上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同级气象主管部门联合发布,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通过电视、电话、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发布。预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  

  3.3.4   预报预警级别与标准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级别,根据《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协议》分为五个级别。1级:可能性很小;2级:可能性较小;3级:可能性较大;4级:可能性大;5级:可能性很大。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标准为:1级和2级预警,为关注级, 1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小;2级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3级预警,为注意级,用黄色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预警,为警报级,用橙色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预警,为加强警报级,用红色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3.3.5   预报预警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负责预报预警单位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和临灾预报预警。  

  3.4  预防预警信息发布  

  3.4.1   信息发布  

  依托现有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在安康市气象局建立和扩建信息收集、传输及与之本来配套的业务系统。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由同级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等组成的专家组会商,提出预报等级意见,按程序审批后,由国土资源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预报机构在第一时间发布。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等级为1一2级时,不向公众发布;当预报预警等级达到3级以上时,通过电视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当预报预警等级为4、5级或气象台短时预报(1—6小时)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时,预报机构提供预警信息,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程序核审后,由安康日报社、安康电视台、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市政府网站和电信、移动、联通安康分公司及时向公众发布,同时,直接向可能发生灾害的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直至预警解除。必要时,尽可能将预警信息及时向预警区域内的所有有效通信用户发送。  

  3.4.2   信息获取  

  预报灾害发生区域内的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防汛部门、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要及时查收联合预报机构发出的未来24小时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手机短信。社会公众可从电视等媒体上了解获悉未来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图文信息。  

  3.5  预警预防行动  

  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对可能达到3级以上的,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部署,提出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并通报相关成员单位。  

  3.5.1   当预报等级为5级时,群测群防组织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强巡查,加密监测隐患体和降雨量的变化,一旦发现地质灾害临灾征兆,应立即发布紧急撤离信号,并组织疏散受灾害威胁人员,转移重要财产,并将有关重要信息快速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启动相应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5.2   当预报等级为4级时,群测群防组织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加密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对象,提示其注意防范,做好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准备。  

  3.5.3   当预报等级为3级时,群测群防组织应通知基层群测群防监测人员注意查看隐患点变化情况。  

  3.5.4   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漏报,而当地局部地区出现持续大雨或暴雨天气时,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和监测人员应及时告知受灾害威胁对象,提请其注意防范;当发现临灾特征时,应立即组织疏散受灾害威胁人员,转移重要财产,启动相应级别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4  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启动  

  按照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类别,有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和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当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灾害且分别发布不同预警等级时,按照最高预警等级灾种启动应急响应。  

  4.2 应急响应行动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分为特大型(I级)、大型(Ⅱ级)、中型(Ⅲ级)和小型(Ⅳ级)四个响应等级。  

  4.2.1   I级响应  

  启动特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区)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先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  

  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市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派出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涉及跨越我市行政区域的、超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报请省人民政府启动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市应急指挥部在省应急指挥部或工作组的指导下,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4.2.2   Ⅱ级响应  

启动大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区)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现场抢险救灾工作,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  

  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市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派出应急调查组或救灾工作组,积极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省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事后,将应急调查报告及时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省国土资源厅。  

  市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市级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立即开展工作。

  4.2.3   Ⅲ级响应  

  启动中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区)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及其他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具体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及市级有关部门。事后,将应急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必要时,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给予指导支援。  

  4.2.4   Ⅳ级响应  

  启动小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区)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及其他有关人员迅速到岗到位,启动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做好具体应急处置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将灾险情报告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及国土资源有关部门。  

  市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可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灾害现场指导支援抢险救灾工作。  

  4.3 应急速报  

  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75号)要求,地质灾害速报时限与速报内容为:

  4.3.1  速报时限  

  县(区)应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单位)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县(区)人民政府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越级速报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并随时续报重要情况。  

  县(区)应急指挥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速报县(区)人民政府和设区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越级速报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对于发现的受威胁人数超过500人,或者潜在经济损失超过 1亿元的大型或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县(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报后,应在2日内将险情和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报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4.3.2  速报内容  

  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死亡、失踪和受伤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发现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有新的变化时,要及时续报。  

  4.4 指挥与协调  

  预案启动后,按照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各级应急指挥部按职责统一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指挥,必要时设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对于地质灾害跨市行政区域的,报请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协调指挥 

  4.5  应急处置  

  4.5.1  先期处置  

  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发生后,事发地县(区)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置,并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灾害事态扩大,努力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4.5.2  大型或特大型地质灾害处置  

  发生大型或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事发地县(区)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先行组织处置,开展自救和互救。市应急指挥部组织、指挥各成员单位、专家及专业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6 应急安全防护  

  地质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要求,做好日常的应急安全防护,根据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及时疏散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7 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  

  各县(区)人民政府应急指挥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的发布按照《国家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安康市关于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情况、灾害损失情况、救援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   4.8  应急结束  

  地质灾害的灾情险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各级人民政府视情况及时解除灾情险情应急响应,开放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和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并报上一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5 应急保障  

  5.1  应急平台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建设,保障其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图像显示及预报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与应急联动等功能运营运转高效。  

加快建立市、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全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平台体系建设以此为枢纽,以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为端点。重点实现预报预警、信息报送、综合研究、决策支持、远程会商、应急指挥等主要功能。  

  应急平台建设要突出基础支撑系统、综合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移动应急平台等重点,配备必要的装备。(附件2)  

  5.1.1   基础支撑系统  

  建立应急指挥场所、应急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图像接入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应急调查系统等基础支撑系统。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基础支撑体系建设技术要求》执行。  

  ①应急指挥场所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建立应急指挥室、视频会商室和值班室。  

  ②应急通信系统      

  应急通信系统由有线、无线和卫星等组成,并配备多路传真机、对讲机等通讯设备,保证各单位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联络安全、畅通。  

  ③计算机网络系统  

  依托卫星宽带和电子政务网,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满足信息共享、图像传输、视频会商和指挥调度等业务的网络需求。  

  ④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   

  配备专用数据库服务器,设立地质灾害数据交换中心,采用全省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⑤视频会商系统  

  在市和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配备视频会商中心系统设备(MCU),在县(区)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配备视频会商系统设备,实现各地质灾害应急平台视频会商。  

  ⑥图像接入系统  

  联通各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图像接入系统,配备视频终端等设备,按照统一的图像编码标准采集、存储、显示、上传图像,使图像共享和互通。  

  ⑦安全保障体系  

  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依托国土资源主干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严格用户权限控制,确保涉密信息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等安全。加强各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的供配电、空调、防火、防灾等安全保护措施,逐步完善各级地质灾害应急平台安全管理体制。  

  ⑧应急调查系统  

  建立完善应急调查人员、调查设备、通讯设备等应急调查系统,配备应急调查车、便携式卫星终端设备、手持激光测距仪、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电子罗盘、便携式计算机、手持GPS、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卫星电话、应急防护装备及应急包等设备。  

各级应急调查人员在应急调查时应着统一标识的马夹,及时到达险情或受灾现场,参加应急救援完成突发地质灾害现场调查,实时报告、传递现场信息等。  

  5.1.2   综合应用系统  

  市、县(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系统,须配备系统运行所需应用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和应用平台软件,实现应急职守、预报预警、综合业务管理、远程会商、辅助决策、模拟仿真、信息发布等功能。  

  5.1.3    数据库系统  

  完善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平台空间数据库,配备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基础信息、地理信息、事件信息、模型、知识、案例和文档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获取分布在各县(区)地质灾害应急平台中的有关数据,为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平台提供应急数据。  

  5.1.4   移动应急平台  

  建立野外现场音视频采集、现场通信和指挥调度等应急处置需要的移动应急平台,配备应急指挥车、无人驾驶直升监测飞机及通讯设备,实现与省国土资源厅和县(区)地质灾害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5.2  应急队伍保障  

  加强市、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应在国土资源局现有地质环境监测站(防滑办)的基础上,保证相应数量的技术人员,满足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工作。  

  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具体承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防御和处置技术工作,包括应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信息、远程会商及综合研究等工作。  

  市、县(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应具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须熟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精通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计算机专业知识,且有多年从事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技术研究或业务管理工作经验。  

  5.3 物资保障  

  建立救援抢险物资储备库,包括救援抢险设备、交通和通信工具等。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和预案要求,配备必需的应急装备,做好相关物资保障工作。  

  5.4 经费保障  

  市财政局负责本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申报、下达和监管,安排市级突发地质灾害救灾应急资金预算,审查救灾款的分配、投向和效益,负责救灾应急款拨付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 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  

  6.1 培训  

  市县区政府应对本级政府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突发地质灾害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培训内容包括:突发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和治理知识;防治地质灾害法律、法规;灾情、险情发生时的自救互救常识;地质环境保护常识。  

  6.2 演练  

  市政府和相关单位应根据预案,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应包括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通过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制,熟悉应急指挥的决策、协调和处理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也应组织本辖区、本系统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专项演练,普及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6.3 宣传教育  

  各县区、市直各有关部门应利用网络、广播、影视、报刊、宣传手册等手段,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科普宣传,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和防灾意识。  

  7 预案管理与更新  

  7.1  预案管理  

  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参照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区)的应急预案应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7.2  预案更新  

  本预案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和修编,修编更新后的预案,报市政府批准。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修编期限最长为5年。  

  8  奖励与责任追究  

  8.1  奖励  

  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8.2  责任追究  

  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御与处置中失职、渎职的有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9  附则  

  9.1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9.2  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9.3 附件  

  (1)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络员联系方式一览表

  (2)安康市重点区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平台设备装备配置一览表


  附件1


  安康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联络员联系方式一览表

序号   部门名称   分管
领导 
联系
电话  
联络员   电话及手机  
1 市应急办   马宝剑   13992520961 张飞明   13484698054
2 安康军分区   马权斌   3649003 陈晋奎   13891570599
3 武警安康市支队   夏成刚   3213751 魏 明   3213592/18991523555  
4 市委宣传部   陈 莲   3288391 秦仁康   3288929/15891451911  
5 市应急救援支队
(市消防支队)  
方 斌   3206820 魏志旭   3238669/13509159211  
6 市国土资源局   王福祥   3200275 黄自新   3229559
7 市发展改革委   邓 军   3211510 姚青臻   3212862/15992522200  
8 市公安局   何甫强   13309151111 王冰涛   13509155840
9 市民政局   胡洪斌   3206990 刘一彪   3214166/13772246945  
10 市财政局   周仕成   3214685 候晓东   3238219/15891556688  
11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张兆明   3268728 李支斌   3283586/13992578280  
12 市交通局   杨泊轩   3216564 李卫成   3216564/13709151859  
13 市水利局   李波涛   3112935 周小舟   3114985/13909155126  
14 市农业局   赵 昆   3119211 江振中   3216873/13991522876  
15 市教育局   李孝满   13700256281 何鹏翔   3214549/13709157018  
16 市环保局   阮英斗   3283191 沈勇贵   3213898/13909156698  
17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张祥国   13992537866 张亚蜀   3214138/13700257732  
18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唐友全   3331399 杜方兴   3291398/13991556508  
19 市旅游局   景海洋   15809156900 陈 轩   3208880/13992596565  
20 市扶贫局   刘子龙   3212603 王纯凯   3219805/13709153527  
21 市电信公司   杨文辉   15332669368 洪增原   15332669678
22 市联通公司   吴 刚   18609150015 杨昌成   18609154069
23 市移动公司   汪德安   13709153616 余 乾   13909150405
24 市气象局   崔 鑫   3114902 周义兵   3114512/13186271609  
25 市商务局   陈 勇   3224906 吴 平   3212066/13509156627  
26 市广电局   童兆阳   13700259718 卢 江   13992518871      
27 市安监局   丁瑞北   3209650 闵功军   3208693/13709159076  
28 市供电局   崔永康   3153007 杜 康   3153165/13909151127  
29 市粮食局   蒋次禹   3201392 樊远林   3213757/13772986572  
30 市卫生局   何 涛   3214366 余小平       3221140/13379590228  
31 市地震办   王根寿   3210321 张 瑞   3212216/13909150840  
32 西铁局安康办事处   田志杰   13991557881 鲁伍栓   13709157479



附件2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配置数量   备注  
市   县(区)   乡(镇)  
1 视频会商中心系统(MCU)2个节点以上   1套           中心远程会商  
2 视频会商系统(1个节点)   1套           远程会商  
3 便携式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及无线单兵传输设备   1套   1套       应急平台  
4 综合应用系统运行设备(含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操作系统等)   1套   1套       应急平台  
5 三维激光扫描仪或普通大幅面激光扫描仪   1台           应急平台  
6 多路传真机   2台   1台   1台   应急平台  
7 便携式计算机(含无线网卡)   2台   2台   1台   应急调查  
8 手持GPS   2部   2部   1部   应急调查  
9 数码摄像机   2部   2部   1部   应急调查  
10 数码照相机   2部   2部   1部   应急调查  
11 手持激光测距仪   2部   2部   1部   应急调查  
12 电子罗盘   6台   4台   1台   应急调查  
13 应急调查车   2辆   1辆   1辆   应急调查  
14 卫星移动电话   2部   1部   1部   应急通信  
15 对讲机   6部   4部   2部   应急通信  
16 车载发电机   1台   1台       应急调查  
17 应急人员防卫星辐射、防雨服装等设备   10套   5套   2套   应急调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