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无障碍浏览
本站支持IPV6

安康市:就业形势向好 人员工资持续增长

时间:2020年06月23日11时21分 作者:郑铭慧 来源:安康市统计局 分享至:

2019年,安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风险挑战,坚定践行“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全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报酬持续增长。

一、整体就业形势向好

(一)从业人数平稳增长。2019年末,全市全部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21235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614人,增长5.3 %。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2019年末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较2016年增加19667人,达到156446人,第三产业从业规模持续扩大。从业人数三次产业比例为0.2:26.1:73.7,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比2016年末提高了0.8个百分点。  

安康市2016-2019年三次产业人数(单位:人)

(三)企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主力。从执行会计制度类别看,2019年末,安康市非私营单位机关从业人数43368人,同比增加24人,增长0.1%;事业从业人数58718人,同比增加1424人,增长2.5%;企业从业人数106695人,同比增加6487人,增长6.5%;民间非营利组织及其他从业人数3587人,同比增加2688人,增长299%。

(四)金融业、教育增员最多。2019年末,金融业从业人数17685人,同比增加5901人,增长50.1%。从业人数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将大量保险代理人纳入金融业统计;其次是教育行业,期末从业人数37785人,同比增加3577人,增长10.5%。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安康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在加大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加大职业教育发展力度、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中心城区新增学位6000个的同时带动了从业人数的增长。

二、劳动报酬持续增长

(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快速增长。2019年安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有知无畏的担当和克难奋进的实干,实现生产总值1182亿元的同时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也在持续增长。全部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32124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6170万元,增长11.5%。

(二)三大门类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占比较高。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门类看: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工资总额最高,为352556万元,占全部非私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26.7%;其次为教育和建筑业,分别为265187万元和155540万元,占全部非私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20.1%和11.7%。上述三个门类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共773283万元,占全部非私营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比重高达58.5%,而其余17个门类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仅占41.5%。  

2019年安康市全部非私营单位工资总额占比(单位:%)

(三)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持续增长,各种经济类型存在差异。2019年,全市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833元,同比增长5.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和其他单位年平均工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国有单位工资水平保持平稳,收入水平继续领先,其年平均工资为76241元,同比增长7.2%;集体单位年平均工资为45962元,同比下降4.7%;其他单位年平均工资为48962元,同比增长5.4%。

(四)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从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看, 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行业工资水平较高,而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行业工资水平偏低。2019年,全市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排名前三位的门类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为84416元、76789元、72437元;排名后三位的门类为住宿餐饮业、采矿业、制造业,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3621元、40706元、40882元。2019年,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最低工资的住宿餐饮业绝对值相差50795元,相比2016年最高与最低相差43382元差距逐步扩大。

三、建议

(一)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住宿餐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等工资水平偏低,是拉低全市从业人员工资水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园、总部经济与科技金融聚集区、锂电新能源关键正极材料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让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得到快速、高效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此带动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增长。

(二)营造良好创业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中省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强化正向激励和公平竞争,形成企业、市场、金融、从业等有效循环通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和培育发展新的产业集群。建立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机制,强化在产业发展、项目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互惠互利关系,为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加大力度发展非公有经济,扩宽就业渠道。从2016年开始,非公有经济从业人数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成为仅次于国有和集体单位的就业主渠道。2019年末,非公有经济从业人数99501人,比2016年增加21684人,增长27.9%。因此,应加大对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的扶持力度,制定政策鼓励支持创业,为非公有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创业培训,全力提升劳动者素质。推动职业教育扩能提质的同时结合本地特色文化、餐饮、保健、旅游以及其他服务行业,依托电商平台实施智慧农业、品牌推广等培训服务,开展灵活多样的创业培训,着力打造规模大、专业全、梯次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