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无障碍浏览
本站支持IPV6

安康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16年02月25日11时20分 作者:佚名 来源: 分享至:

战新企业起步发展 生产经营面临困难

——安康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调查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位置。为了解安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行业趋势,安康市统计局在全市组织开展了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战新企业)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0份,成功回收20份,问卷成功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20户规上工业战新企业,11月末,从业人员2318人,较上年同期减少98人,其中女性683人。1-11月累计完成战新产品产值4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6%。

  按企业规模分,中型企业1户,小微企业19户;按地域分,汉滨区、汉阴县、旬阳县、白河县、高新区各3户调查企业,石泉县、岚皋县2户,平利县1户;按产业领域分,节能环保产业5户、生物产业9户、新能源产业1户、新材料产业5户。

2015年20家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规模与地域分布情况

  二、调查企业的发展现状

  1、企业景气状况。调查显示,70%的企业认为本期行业景气状况一般,下期同样认为一般。认为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和一般的各占40%,20%的企业认为不佳,下期预计良好的则达到50%。

  2、生产经营情况。20户调查企业中,预计下期营业收入比本期增加的占45%;预计下期营业成本与本期持平的占65%;下期产品销售量预计比本期增加的占50%。从企业盈亏来看,40%的企业预计增盈减亏,45%的企业预计盈亏不变,15%的企业预计增亏减盈;从销售市场来看,大多数企业销售渠道在省内,省外销售占到4成,仅一户生物企业有2%的产品销售到国外。

  3、科技投入情况。20户企业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总支出是495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2%。65%的企业就技术攻关与研究机构或核心企业在进行合作,80%的企业认为下期科技活动投入预计比本期持平或增加。2015年专利申请数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主要集中在生物产业。

  4、人力资源情况。一方面,从调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来看,65%的企业有引进和激励政策,95%的企业认为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平均月薪达到4000-5000元,处于同行业的较高水平,调查企业中唯一的一户中型企业阳晨牧业集团,管理层和技术人才的平均月薪已达到8000元。学历需求以普通或重点院校本科为首选,个别企业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要求。另一方面,从调查企业的产业工人来看,60%的企业认为工人流动频繁,平均月薪2000-3000元,处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学历多为初中、中专、高中及同等水平。

  5、企业融资情况。调查企业的融资渠道90%以上是来自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的贷款。企业股权融资、内部员工融资、民间融资、其他渠道融资(关联企业贷款或私人借款)占比分别是5%、15%、10%、15%。

  6、企业资金情况。65%的调查企业享受过政府扶持奖励(行业扶持奖励、园区扶持奖励、其他扶持奖励),35%的调查企业则没有享受过。45%的企业认为下期流动资金紧张,其他为一般。25%的企业认为下期融资困难,其他为一般。

  三、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困难

  1、企业面临融资、欠款的双重困难。调查显示,企业90%以上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融资成本率最高达到15%,95%的企业存在被采购方拖欠贷款的情况,拖欠货款占销售额的比重在10%至50%之间,平均欠款周期最高达到12个月,双重因素造成企业资金流动紧张。

  2、人才、技术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的高层管理和技术人才虽然相对稳定,但专业化水平不高,没有高精尖人才的引领和团队开发的基础。同时产业工人的流动性也造成队伍管理上的困难。2015年,仅生物产业有3件发明专利,85%的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能力,高科技含量产品缺乏,让企业难以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成本上升与销售价格下降的矛盾突出。问卷调查中,8成以上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上涨,应收账款的比重增加,产成品存货积压,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而销售渠道不畅、产品价格下降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更加困难重重。

  四、建议与期望

  1、推进供给侧改,多渠道降低企业成本。资金是企业的命脉,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在行业奖励方面倾斜支持;鼓励金融业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简化信贷手续;政府协调在税收方面,适当给予优惠,切实解决战新企业资金运转的问题。

  2、状大科研队伍,提高创新能力。一是战新企业要加强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二是创造保障环境,引进新兴产业类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企业科研氛围;三是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共同致力于项目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3、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企业经营信心。加强销售管理,打通产品销往省外甚至国外的渠道,抢占市场份额,以提高经营利润,盘活存量资金,保障企业稳定运转。